1980年代,中国素颜的模样
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
11月16日,“老安”《初识中国(1981-1984)》纪实摄影展在山西省太原市长江美术馆开展,以下介绍老安其人及部分展出作品。
老安,本名安德烈·卡瓦祖蒂(Andrea Cavazzuti),1959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,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文专业。1981年,老安赴中国短期进修,次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进入复旦大学学习。毕业后,老安以一家意大利企业驻华首席代表的身份回到中国。迄今,他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。
老安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,在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柳基·西里(Luigi Ghirri)策划的,被视为意大利当代艺术里程碑式的展览《意大利之行》(1982)中,他是最年轻的参展者。1999年,40岁的老安辞去公司职务,完全投身到独立纪录片的拍摄中。40年来,老安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省份,在旅行、交谈、拍摄中,他获得了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切身了解。他导演或拍摄的有关中国的纪录片和电影曾在意大利、法国、瑞士、澳大利亚等国的电视台播放,也多次进入如广东美术馆、海南省博物馆、罗马二十一世纪博物馆、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等机构展播。
此次展览展出了1980年代初老安最初接触中国的四年间(1981-1984)拍摄的154幅黑白作品,这些作品是从400多个胶卷上的1万4千多幅照片中挑选出的。在展览现场,老安叙述了当年来中国的初衷:一是,在世界地图上,他看到中国有如此大片的面积,但是当时身边没有人知道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正在发生着什么;他在意大利可以看到美国、日本、欧洲甚至非洲的影像,唯独中国的影像一片空白。其二,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《中国》让他对中国着了魔。
《初识中国(1981-1984)》展览现场
老安的作品既有文化差异背后的视觉好奇,同时又保持了平静、温和的目光。他把当年被大数中国摄影者忽视的场景捕捉下来,同时与大多数来自西方的摄影师不同,他没有为这些影像强加上过多的个人风格。这种拍摄方式正好与1980年初中国素颜的模样相得益彰,这也让这些作品显得格外真切和珍贵。在老安看来,“现实已经足够精彩,个人风格显得微不足道”,他回忆说:“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,那时中国刚刚结束了政治运动的狂热,而后来的追逐物质财富的狂热还没开始,那是一段平静单纯,充满美好理想的岁月。”
在微信开头的那个短片《孩童》,也在《初识中国》展览现场循环播放。1990年代老安在中国城市和乡村游走时,拍摄了大量的孩子在街头玩耍的视频,这部长约28分钟的短片就由这些素材剪辑而成,配乐使用的是西方电影音乐。老安说,镜头中的这些中国孩子和他小时候在意大利一样,都喜欢在街头玩耍。或许在拍摄这些孩子时,老安其实是在回忆自己的童年。不过,他感叹,在今天的中国,已经很难拍到在街头自由自在玩耍的小孩了,除非进到幼儿园里。
老安在短片开头引用了记载于《孔子项讬相问书》中的一段孔子与孩子的对话。在街头,一个叫项托的小孩坐在自己用泥土堆砌的城堡里,挡住了孔子的去路。
夫子语小孩曰:“何不避车?”
小儿答曰:“昔闻圣人有言: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情。从古昔今,只闻车避城,岂闻城避车?”夫子当时无言而对,逐乃车避城下道。
老安说,这是一位意大利汉学家告诉他的故事。
老安摄影作品
装置:混合材料
上海,1983
少女
南京,1981
和尚
江西庐山,1983
放炮
上海,1984
编辑:李波 周星宜
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
点击购买杂志
☟
精彩文章回顾
被称作摄影家,我心中有愧